评论:“熊孩子 ”帽子莫乱扣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宋学敏  编辑:侯静  2018-04-22 09:42:30

  一段“陕西宝鸡孕妇餐厅内伸脚绊倒4岁男童”视频被刷屏。为何施绊,因小男孩跑进门时,掀起的软门帘碰到了她。是小孩子“手贱”故意招惹吗?从视频来看,应是跑动中的无意。是孕妇下意识的保护动作吗?并不是,因为伸腿动作发生在男孩跑进门又跑出门之时,且孕妇期间还有伸脚“演习”。男孩头上摔了一个包,在医院观察,所幸并无大碍。

  一个是无意触碰,一个是伺机报复。涉事孕妇先是狡辩,后借口腹痛逃走,目前已投案自首,由于男孩身体并无大碍,男孩的父亲表示,将谅解该孕妇。人家谅解归谅解,这位即将当妈的人,会为此自责吗?如一些热点一样,网上对此事件的看法,照例有分歧。有人认为,小男孩进门时动静比较大,碰到人也没道歉,孕妇可能被碰疼了想教训他一下;有人认为,即便孕妇受到孩子惊吓,有不满可以找家长交涉,没必要故意报复一个小孩子。观点对立,但貌似都认为这个男孩有点“熊”。可是,仅从视频透露出的信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四岁男孩奔跑中无意的动作,就能冠之以“熊孩子”吗?

  近些年吧,网上吐槽亲戚家的“熊孩子”、邻居家的“熊孩子”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个人身边如果没有几个“熊孩子”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有没有“熊孩子”?当然有,且一些“熊孩子”给人造成的伤害还很大,划车算小的,公路上向飞驰的车辆扔石子那可是致命威胁。“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问题更是让人生叹。可是,动辄把一些孩子懵懂无知甚至本能的行为,列为“熊孩子”不能忍,也是扩大化了吧。比如,就有人把公共场所哭闹的一两岁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更对其家长一脸的嫌弃。其实,大多时候,家长比他人更愤怒、焦急和尴尬,他们不是“熊家长”,他们的孩子也不是“熊孩子”。

  “熊孩子 ”的定义不能泛化,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还只是个孩子,千万不能放过他”,是时下很流行的话,其实,人们更应该记住,“他真的只是个孩子,请保持应有的善待和宽容”。

点击天津新闻 触摸天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