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播报 津城百态 津门底蕴 文苑天地 精彩图片
文史博览 科普园地 健康养生 海河评论 邪教辨析 案例追踪
全国非遗曲艺周落幕 曲艺盛会探索传承新路
发稿时间:2018-06-15    来源:北方网

全国非遗曲艺周今日在津闭幕。连日来,来自全国的曲艺类非遗传承人们进剧场、下基层,让津城观众近距离体验到了平日难得一见的曲种曲调,也为传承人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

“曲艺之花”津城盛放

曲艺周期间,36支非遗曲艺小分队分赴全市各区开展演出活动,其中既有相声、京韵大鼓、数来宝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曲种,也有平时难得一见的绍兴摊簧、离石弹唱、青海越弦、傣族章哈表演唱、凤阳花鼓等珍贵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驻场演出作为本次非遗曲艺周的重头戏之一,在5天的时间里分别于河西文化中心剧场和群星剧院每天举办两场演出,让观众大饱耳福。

在东丽区华明文化活动中心,一曲幽婉醇厚的西河大鼓《游湖借伞》拉开了曲艺演出的序幕。随后,东北大鼓《京旗出关》、乌力格尔《楚虢相争》、复州东北大鼓《昭君出塞》等节目依次上演。西河大鼓演员张另娣告诉记者,她每年下基层演出超过百场,这次能够在曲艺重镇天津演出,让她颇有“他乡遇知音”的感觉,“曲艺周为曲艺演员和观众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能够让更多观众了解曲艺、喜爱上曲艺,这有利于曲艺的传承和传播。”

河西文化中心剧场每晚的曲艺周驻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即便是大雨也无法阻挡观众的热情,一位家住附近社区的观众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曲艺节目除了相声都有些晦涩难懂,“这次在演出中听到了北京评书、数来宝,还有龙舟说唱、木鱼歌等一些南方曲艺节目,感觉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据了解,驻场演出的除了天津观众较为熟悉的京东大鼓、京韵大鼓、相声等曲艺表演形式外,广东的龙舟说唱、潮州的歌册、木鱼歌,浙江的独角戏,贵州的布依族八音坐唱,青海的西宁贤孝、青海越弦、新疆曲子等也都一展风采,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此外,驻场演出还安排了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更加体现出专业性与学术性,为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提供学术保障。

探索传承发展新模式

本次全国非遗曲艺周的举办,除了展示127个曲艺类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的现状,也对曲艺类非遗项目未来传承发展之路进行了新的探索。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亮相了本次全国非遗曲艺周的开幕式演出,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遗曲艺周把全国的曲艺类非遗项目都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示,这是一次非常好也是非常难得的尝试。曲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像评书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他一些曲种也已经存在了二三百年,所有曲艺种类都不应该被遗失、被遗忘。我们都是新中国培养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艺术传承下去,让我们的曲艺在戏曲百花园里越开越绚丽。”刘兰芳说,非遗传承激励了老艺术家们老有所为,将自己的艺术全部奉献出来传给后人。她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工作中来,“还是拿评书来说,据我了解,西藏和内蒙古都有说书人,什么时候评书和其他曲艺形式能够和京剧一样形成体系,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双打演员’。我希望曲艺演员能团结起来,互相切磋技艺,让曲艺更好地传下去。”

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认为,随着“非遗”不断深入人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曲艺的非遗传承也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政府重视,名家传授,资金落实,学习踊跃,这几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天津相声的传承就是靠着小剧场的团队以老带新,有步骤、有目标、有方法的传承。那么其他的非遗类曲艺项目要传承下去,必须要有落实的方法,要为传承搭一座活动舞台。相信,解决传承问题的拐点是有的,是需要所有人努力的。要让非遗传承人学会真本领,适应新市场,真是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东西在我们这一代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