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缺失 套路频出!二手交易平台藏隐患
来源: 天津网  作者: 胡萌伟  编辑:刘颖  2018-06-19 08:45:26

  天津网讯:最近,白领贺小姐有了“兼职”:她把家里的闲置物品挂到了二手交易平台上,几乎每天都有人向她咨询下单。衣服、鞋子、饰品、更换下来的手机、老公收藏的篮球明星周边产品……二手交易平台为她的闲置物品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但她也认为,在这些平台上交易的时候,常常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财物两空。

  根据易观智库前不久发布的《2018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专题分析》,中产以及“90后”甚至“00后”新消费主力人群的形成,对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引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据统计,闲置物品交易平台“闲鱼”用户中,24—30岁人群占比达到43.3%,中高消费能力以上的人群占比达到52.4%。新消费主力人群的形成,使二手闲置物品交易接受度逐步提升。但与此同时,安全隐患也一路伴随其走来,成为阻碍二手交易平台健康发展的一只拦路虎。

  关于二手商品 

  交易的几点设想

  律师如何说──

  对于二手商品交易的特点和二手交易平台的未来发展,记者采访了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的张国辰律师。

  问:二手货和一手货适用的法律一样吗?

  答:不一样。一手货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二手货比较不好界定,一般可适用于《合同法》,即二手商品的交易可以视作针对某一特定物进行买卖合同。此外,一手商品真货、假货、好货、差货是有标准的,但二手商品没有标准。因此,既然合同双方都明确这个物品是二手货,那么在认可二手买卖合同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相关风险,如果商品确实达不到买家的心理预期,维权就比较困难。

  问:有必要给二手商品交易立法吗?

  答:我认为针对二手商品立法,目前来看恐怕难以实现。如若立法,首先得约束产品质量,但二手商品每一件都不一样,难以作出统一的规定,也就是说,从标的物方面,是没有办法进行约束的。其次,眼下大多数二手交易平台都是个人对个人的形式,买卖双方一旦出现争议,无法达成一致的话,可能会考虑起诉,但不容易找到对方,毕竟“个人”这个群体相对于公司来说,信誉度是较低的。

  问:对产品折旧度分为不同等级,这样可行吗?

  答:平台对二手货的新旧程度进行界定,不一定非常靠谱,但是一种趋势。平台对商品的分类和细化,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物品的质量和买家的心理预期相一致,买家可以直接按照平台的检索程序来找到和自己心理预期最相一致的商品,这也是市场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分类越细,越靠谱,越不容易有纠纷。另外,平台越大,实名制认证做得越好,维权的风险就越小,维权成本就越低。

  问:二手商品日后有可能实现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吗?

  答:如果真的达成的话,吃亏的是卖家。因为一手商品退货后,商家作为生产商或销售商,是可以通过平台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对于二手平台的卖家来说,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商品如存在瑕疵,时间越长,贬值的程度就越大,无形之中就给卖家造成资产流失。所以,二手交易市场中若想实现七天无理由退换,我认为存在难度,也可以针对二手交易市场的特点,把该项规定进行细化,或者将七天的时间限定缩短。总之,若在二手市场直接套用“七天无理由退换”,“受伤”的可能是卖家。

  繁荣之下隐忧多

  从跳蚤市场、线下古玩、衣物等各类二手店,到规模化运作的典当行,游击队式零散的“二手回收商“,到各类垂直社区的二手广告贴,再到分类信息门户时代,二手交易历史悠久,并且随着消费升级,其释放的需求也在几何式增长。但二手交易平台始终存在的信任问题、成交问题、配套服务问题,也一直挥之不去。

  知乎上,“淘宝旗下的“闲鱼”二手交易平台安全吗?”这个问题的评论很是热闹,不乏吐槽者,也不乏力挺者。自称“前淘宝员工”的知乎用户“Leon齐”的回答排名首位,2700多人赞同了他的回答,他对如何在“闲鱼”上可以顺利交易不被骗子和奇葩“套路”,提出了24条建议。 

  不难看出,在二手交易需求疯狂增长的另一面,信用体系、灰色产业等问题也在野蛮生长。

  乱象一:信用体系匮乏

  今年4月,郑女士在“闲鱼”以1000元人民币购得一套课程软件。卖家表示,必须先确认付款才肯发用于登录软件的密码,并承诺“如软件无法使用可以申请退款”。郑女士只好确认付款,但之后卖家再无回复。两天后,郑女士联系“闲鱼”客服才被告知该卖家已被处罚,但“闲鱼”非执法部门,要求郑女士自行去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却表示此类事件需找平台解决。

  郑女士表示,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自己还是“新人”,相比于一手电商,想在二手电商平台退换货简直“难于上青天”。

  相比郑女士遭遇的这种“简单粗暴”式卖家诈骗,刘小姐在“闲鱼”上遇到的却是一个精心设下陷阱的“暖男”买家。

  去年刘小姐看上了某知名品牌的一款口红,由于该款产品十分火爆,代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到手,欣喜之余,刘小姐骄傲地将这支口红挂在了“闲鱼”上,并顺手标价1000元。随后立即有不少人留言是否出售,刘小姐一律回复:“这支口红原价300元,暂时自留,还没想卖,要卖的话会挂正常价。”没过两天,一个男孩私信刘小姐,说自己的女朋友特别喜欢这支口红,自己又实在买不到,希望刘小姐即便加价也卖给他。刘小姐很是感动,简直被“这波狗粮暖到”,于是准备按原价卖给男孩。此时男孩却改口称自己不会用“闲鱼”,叫刘小姐把银行账号和手机号发给他,他将口红钱转账过来。刘小姐没想什么,就将这些信息告诉了对方,随即收到了一条“银行”发来的“申请转账”信息,刘小姐登录自己的银行手机APP,却没有入账记录,于是心生疑惑。对方催促她尽快发货,刘小姐告诉对方,这笔钱并没有入账……刚说完,刘小姐就被对方拉黑了。

  乱象二:商品鱼龙混杂

  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奢侈品自然也是重头戏。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高仿品也唱起了主角,甚至“二手高仿品”同样引来了不少关注。

  一位河北省的卖家就挂出了一款某奢侈品牌的18K戒指,她在描述中介绍,这是一款订制的戒指,是客户花了1500元购买来给自己的,自己带孩子戴不了准备转出,标价500元。记者搜索得知,该款正品戒指专柜价格为8000元。

  另一位销售类似商品的卖家则更为直白,她在描述中说道:“真金真钻,原价2800元入的,现在1700元不包邮,非正品”。留言已有14条,40人标注“想要”。该款正品戒指专柜价格为15200元。

  有卖家表示,二手仿品也有市场,“对于买家来说,买二手高仿和买新品高仿一样自然,只要你明确该商品非正品就没问题。大家关注的还是价格。”

  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整合,大量共享单车也涌入了二手交易平台,一些卖家称“大量出售二手共享单车,车况九成新”,还有卖家出售小黄车的“同款”。不少评论对这些共享单车的来源表示质疑,有用户询问“该同款小黄车是否是路边捡来的”,卖家竟回答“不知道”。

  还有卖家则是资深“二手贩子”。一位卖家称,自己主要买卖数码产品。“我是从2015年就开始接触这个的,那会儿二手交易平台上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也没这么杂,有人年末发了东西,自己用不着,就挂出来低价出售。我就买来再加点钱卖掉。”这位卖家同时表示,近一年来,二手贩子越来越多,赚钱越来越难。“现在真碰到低价货就得留个心眼了,不然弄不好就被‘反薅’了。”

  实际上,“闲鱼”等平台上还有不少“奇怪”乃至违法的商品和服务:陪聊的、帮忙遛狗的、“解决”住房限购的,甚至层层包装下提供色情服务的……

  乱象三:“到手刀”套路

  二手交易平台中,“到手刀”是一种常见的套路,主要表现为买家收到货后,以各种理由称货物与描述不符,提出要退一些款项。如果卖家不同意退款,买家就会申请客服介入。这时,如果卖家一时拿不出证据,而买家又要求退货,卖家因为担心退回来的东西有问题,最后无奈按买家要求退一些款项息事宁人。

  市民杨小姐就曾遭遇“到手刀”。去年夏天,杨小姐让朋友从英国代购了一条睡裙,试穿之后发现不太合身,就挂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转卖,为了避免后续麻烦,特意在商品信息上标注“贴身衣物不退不换”。

  随后,一位买家私信询问是否是正品,杨小姐表示绝对正品,衣服上还有标签和吊牌,但由于是朋友代购,自己没有购物小票。对方表示认可后随即付款,发货。然而,在交易成功后的转天,杨小姐就收到了退货申请:对方称衣服是假货,要求退货。杨小姐很疑惑,衣服是正品无疑,自己之前也声明了没有购物小票,为何对方现在咬定衣服是假货呢?提出疑问后,对方随即表示,“要不你退我20元吧,我也就不再追究了。”杨小姐这才意识到自己是遇上了职业“到手刀”。气愤的杨小姐并没有答应,拒绝了退货申请,“这件衣服我是花了200多元买的,而我只卖了60元,纯粹为了清闲置,现在买家要我退她20元,我不会同意的,这不等于承认是假货了吗?”

  近一个月的周旋后,杨小姐依然无法提供购物小票等证据,客服判决买家可以退货,将款项打回了买家。考虑到是贴身物品,收到寄回的衣服后,杨小姐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这种手法在二手交易中非常常见,买家想找茬的话,总能找得到,得手率很高,除非卖家留足了证据,否则只能吃哑巴亏。”杨小姐说,“‘到手刀’是人品问题,没有好的方法限制,毕竟平台对买家还是更为偏袒的。”

  标准缺失是关键

  针对二手交易平台上的种种乱象,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与普通电商平台相比,二手交易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二手物品的品相认定缺乏统一标准。“一件衣服只有七成新,但是我写九成新,七成新和九成新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这是非常主观的一种评判,缺乏规范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绝大多数交易前,卖家都会拍摄实物图片供买家了解商品性状和品相,然而仅通过图片对物品进行确认,色彩、新旧程度和一些细小的瑕疵仍不能辨认。东西是否符合描述,全凭卖家自觉,再加上买家普遍存在较高的心理预期,并抱有物美价廉的想法,争议在所难免。

  其次,入行门槛低,违约成本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认为,二手交易平台个人卖家不需要有营业执照,即便账号被封锁关闭,仅需换个手机号再注册就可以重新发布新的商品信息,商品无需经过检查,无法保障商品的质量。违约成本低,个人卖家前期出售商品时,无需缴纳保证金,违约也仅需缴纳一些保证金。维权周期长,取证困难,因二手物品没有证书或者品牌的鉴定,消费者无法判断商品真伪,维权的周期漫长。

  有不少声音都认为,从交易促成的方面来看,二手交易平台的两大代表“闲鱼”和“转转”都存在一些缺陷。比如,“闲鱼”引入支付宝信用体系,这种体系偏向买家,所以卖家成了弱势的一方,加之市场本身价值体系缺失,反倒对C2C模式形成了阻碍。“转转”的卖家则主要靠社交关系传播,首先就要囿于道德中,一旦出现争议,付出的成本更多。

  痛点如何解决

  姚建芳认为,首先,交易必须建立在诚信、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买卖双方一定要秉承城市信用的原则进行交易,才能构建良好的二手交易的信用体系。

  其次,作为第三方交易的二手平台,提高卖家的准入门槛是首要的,要对二手卖家的资质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同时买家的身份也应进行实名认证。对此,也有人士提出具体的建议,“对卖家的资质审核,除了身份证外,可以和卖家的更多信息进行绑定,如信用卡等,同时把卖家的违规记录计入到个人诚信档案。”

  另外,平台要加大对商品检查力度,保证商品“货真价实”,对于有售假行为的二手卖家,加强对其的惩罚机制。

  此前,“闲鱼”方面针对加大惩罚力度这一问题,曾提出“针对每个月多次交易的卖家,即偏向中间商行为的卖家,可以基于他的交易次数和信用情况进行跟踪,适时对与其交易的买家发出提醒”。

  对于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展开交易的买卖双方,姚建芳给出了建议:对于卖家,自身商品的介绍要实事求是,要在买家知晓并同意购买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对于贵重物品,尽量同城见面交易,防止出现“偷梁换柱”。对于买家,尽量避免先行付款或者通过其他支付方式将钱打入卖家手中;在选择物品时,一定要留意对方是否实名认证,信用等级是否高,避免第三方通讯软件沟通,有什么事直接在APP内说;对方发送过来的交易链接,一定要仔细甄别是否为钓鱼网站;线下交易风险高,如果一定要线下交易的话,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点,在付款前做好检查;收到快递后一定要先验货,确认无误之后再签收。

点击天津新闻 触摸天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