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  编辑:张麒麟  2018-06-19 21:25:19


天津北方网讯:31年如一日扎根电力抢修一线,从一名基层电力工人,逐步成长为新时期“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代表。张黎明坚守着自己的一颗初心,服务百姓,一心为民。

作为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这样的情景对张黎明来说是司空见惯。自从18岁从电力技校毕业后,张黎明在电力检修一线一干31年。 张黎明成长于工人家庭,父亲是基层技术工人,走南闯北,参与过丹江口水库、引滦入津等一项项国家大型工程。

父亲对工作的责任和担当如同一个家风,深深影响着张黎明。每天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骑车巡线,观察记录线路变化。让百姓感受不到停电的存在,是电网规划的终极目标。这就对电力抢修的速度、流程、安全性都提出极高的要求。

每一个缺陷都有可能造成隐患,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张黎明一直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工作31年,他巡线8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图1500多张,被同事们称为抢修活地图。 2012年,一场60年一遇的暴雨突袭天津,由于降雨时间长,强度大,整个市区出现严重内涝,局部水深超过两米,对电力设施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影响。而此时张黎明正在医院陪伴重病的父亲。不过就在这时。新港四号路一带连续出现供电故障,因为大雨冲刷,寻找供电设施难度极大。

大雨之中,连续12小时,张黎明带队完成抢修任务81件,那一段时间,是张黎明最疲惫的时期。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耽误过任何一次抢修。

31年如一日扎根抢修一线,工作几乎是张黎明的全部,在配电抢修班,张黎明是大家的主心骨。他业务精通,心细如发。抢修工作的一个“抢”字,道出了对“速度”的严格要求。而为了缩短抢修时间,保证供电安全,爱琢磨的张黎明将工作多年遇到的问题不断梳理,钻研琢磨,改革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安全空开拉合杆,到黎明急修BOOK箱,从解决老式高压刀闸锈死问题的新型高压刀闸,到把抢修时间提升5倍的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只有中专学历的张黎明带领工人团队实现技术革新200多项,转换成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进入新时代,国家电网实现自动化改造,张黎明的发明创造也与时俱进。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张黎明发明的“创享1号”带电作业机器人备受关注,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对10千伏高压电线进行检修,实现机器替代人工,进行高风险、高强度、高空带电作业。与他一起合作研发的是清华大学机器人项目团队,在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看来,张黎明这位老师傅颠覆了他们以往对工人的想象。

在创新路上越走越远的张黎明,有着新时代工人的抱负和情怀,以工匠之心坚守电力工人的初心,将电力工人的责任落到为民服务的实处。为此,张黎明还有还有一个特殊的头衔──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这个孤老病残服务档案,就是张黎明挨家挨户走访纪录下来的。24小时随叫随到,从安装节能灯泡,解决老旧楼房黑楼道问题,到成立爱心基金,帮扶孤老病残。 

从抢修到创新,从管理到服务,张黎明的每一个行动,每一次出发,都是用他的本分和坚守,点亮万家,让光明温暖人心。就在采访结束这一天,张黎明又在他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写下了新的一笔。

一缕海风顺着打开的车窗吹拂而来,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惬意。抢修那会儿,我顾不上欣赏这一切,现在依旧感受到了诗意,是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是创新带动着时代的发展。为了百姓的幸福去奋斗,我也从中寻找到了快乐。(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点击天津新闻 触摸天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