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默默耕耘为国家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  编辑:张麒麟  2019-03-18 21:02:25


天津北方网讯:民以食为天,农业育种是保障民生的底线。作为农业大国,中国耕地面积仅仅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而一代代育种人,为了国家的需要,抛家舍业、默默耕耘,收获的是人民的幸福。

三亚南繁基地被誉为中国种业硅谷,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超过70%经历过南繁的洗礼。这是几代中国育种人,默默耕耘的结果。

杨振玉是中国北方杂交粳稻奠基人,与袁隆平并称南袁北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久经战火洗礼的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如何能吃饱是伴随几亿中国人的大问题。

因为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当时杨振玉从产量常温稻研究领域转移到刚刚萌芽中的杂交水稻事业。

在中国北方,水稻品种都是常温粳稻,靠天吃饭,产量低、品质参差不齐。他开始利用海南这个天然温室,进行南繁育种,成为最早的南繁人。

近20年,数以万计的试验,在距离家乡辽宁4000公里之遥的海南,杨振玉带领育种人为了国家需要,攻坚克难,成功培育出高配合力的粳型恢复系,率先攻克国际上长期未能解决的粳稻杂交技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国粳稻种植总面积约9000万亩,但杂交粳种植面积不足400万亩,亩产不过200公斤。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需要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百姓同样需要解决温饱问题,也同样因为国家需要,作为杨振玉的得意弟子,华泽田怀着为国家培育优质稻的使命,也加入到南繁育种的行列中。

每日播种、插秧、护苗、杂交,记录,还要随时预防老鼠、鸟类、疾病、大风等等对稻田的破坏,稍有问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血,就会前功尽弃。30年来,每到春节,都是育种最忙碌的时候,家总是回不去的。

抛家舍业,华泽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扎根海南。2007年,华泽田历经十多年努力,培育出了新一代粳稻品种,但是伴随而来的,却不是成功的喜悦。

就在那年,华泽田的肺部发现肿瘤,肺部切除一个肺叶,而术后仅仅半个月,他又回到了育种前线,因为,为国家培育出优质粳稻的目标还没实现。三十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华泽田和他们这代育种人,艰难前行,不折不挠,终于天隆优619等优质杂交粳稻品种研发成功,2018年,还得到总书记的高度肯定。

把青春留在海南,将年华献给国家。无论再苦再难,都要肩负起,为国家育种的使命。如今,南繁育种的成功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优质稻,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更是将中国种子带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半个多世纪,一代代育种人远离家乡,脚踏泥泞,耕耘寂寞的土壤,守护希望的田野。收获的是人民的幸福。(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点击天津新闻 触摸天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