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尊重自然 守护“大黄堡”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 李莹  编辑:李彤  2019-03-25 20:34:17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生态修复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武清区大黄堡湿地修复将尊重自然摆在首位,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守护京津冀生态之肾。

每到春季,都是湿地补水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周潮洪,研究湿地保护三十多年。连日来,她一直都在大黄堡湿地,关注着补水的进展。

周俊启——大黄堡镇镇长。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关注着芦苇的生长情况。因为,武清区将大黄堡湿地里,芦苇的修复方案从人工栽种改为自然生长,而这恰好和周潮洪的想法不谋而合。

有句话说,“千年鱼籽,万年草籽”。芦苇的生存能力很强,但在最初的生长期,它对水量的要求却比较高。刚刚长出芽的芦苇一旦被水浸泡,就会烂掉;而长到三四公分时,则需要立即补少量水,否则一两天之内就会干枯而死。因此要想让芦苇自然生长,大水漫灌的补水方式不可行。为此,武清区专门调整了规划设计,制定了一套补水方案,(特技)首先将干涸的鱼塘和周边有水的鱼塘简单打通,让大黄堡湿地内部的水系先联通,鱼塘里的水足够让地皮湿润,等芦苇长到一定高度时,再将周边龙凤河、狼儿窝引河里的水调过来,根据芦苇长势适时补水。

虽然这种方式比大水漫灌要麻烦得多,但苇塘湿地恢复的效果却是人工栽种无法比拟的。

湿地修复是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如何既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又恰到好处地实施人工干预,这就得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上下功夫。张立涛负责大黄堡湿地修复规划设计,在这次最新的规划中,他对漫水堰做了进一步调整,将原来的大规模施工,改为因地制宜的小范围改造,以此来减少近三分之二的土石方作业。

规划方案一次次做减法,让大黄堡湿地的大规模施工不断减少。(特技)核心区取消栈道,大型鸟岛改为若干个浅滩,管理站建设从核心区向外挪到实验区。少了大规模施工,大黄堡湿地也逐渐回归宁静。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途中一条重要链条,进入3月份,迁徙到大黄堡湿地的鸟类数量越来越多。

在科考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大黄堡湿地候鸟飞来的时间比去年同期早了半个月,而且种类也多了近三分之一,数量则增加了两到三倍。 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才能还大黄堡湿地以宁静,和谐,美丽。(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点击天津新闻 触摸天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