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塑料污染治理明确“三步走”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韩爱青 刘连松 赵煜 黄萱 吴迪  编辑:孙畅  2021-01-16 09:47:00

  市民自备购物袋,同时超市提供可降解塑料袋

  天津北方网讯:2020年8月31日实施的《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天津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建成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上述塑料制品被禁用或限用已有一段时间,我市相关经营者和行业落实情况如何?消费者面对新一轮“限塑令”又有何反应?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菜市场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2023年底前低于30%

  众所周知,农批市场、菜市场才是一次性塑料袋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是最难管理和规范的。对此,市商务局流通处副处长王晓龙表示,该局积极推动农批市场、菜市场规范购物塑料袋采购渠道,逐步建立市场统一购销制度,从市场管理角度杜绝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同时积极组织市场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或消费者自带购物布袋、菜篮等。目标是到2023年底前,实现中心城区菜市场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率低于30%,其他区农批市场、菜市场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率低于50%,2025年底全市农批市场、菜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今年,该局还印发《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其中明确了菜市场要遵守“环保购物管理”,“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禁止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国家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引导商户和顾客使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购物袋。”

  我市明确限塑“三步走”

  去年8月31日,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编制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行动图表,以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底为三个时间节点,明确了禁止、限制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任务目标。同时,对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强化组织实施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按照职责分工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

  《方案》提出,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建成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供应链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为统筹推进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我市还建立了天津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统筹协调机制、衔接配合机制、宣传执法机制、评估督查机制等。成员由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天津海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区人民政府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铁路办事处等部门单位组成。

  观察1 超市塑料袋“焕新” 价格较高用量下降

  提到“限塑令”,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塑料袋。而在各类塑料制品中,最早且在最多领域受到使用限制的也是塑料袋。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原来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已全部停售,取而代之的是“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

  在河西区大沽南路华润万家超市,收银员表示,根据新的“限塑令”,普通塑料袋已经停售,顾客如果没有带购物袋,可以选择环保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但是价格比原来贵了一倍多。之前一个普通的中号塑料购物袋是0.3元,现在中号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每个0.8元。这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底部印有“可堆肥化降解”“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等字样。因为价格比较高,老年顾客一般都自己准备手提袋,目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销量不高。

  “好多年了,我出门买东西一直用布袋,环保又经济。”正在结账的顾客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不允许超市销售普通塑料袋,可降解购物袋价格又高,假以时日,慢慢人们就会形成习惯,自带环保布袋,这样节约资源又有利于环保,从长远来看,这个措施挺好。

  在河东区人人乐超市,记者看到结账柜台已经停售普通塑料购物袋,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与0.2元、0.3元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对比,不同型号的可降解塑料袋定价分别为0.8元、1元。现场,仍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购买购物袋,售货员提醒顾客不要用力撕扯袋子,“别看这袋子比原来贵,但是没有原来的袋子结实,因为这是可降解材料的,容易烂,提的时候要小心。”

  一位刚结完账的顾客赵先生说:“出门时忘记带环保布袋了,以前超市一个塑料袋也就两三毛钱,现在换成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价格一下子提高不少,如果每次来超市都买袋子,确实浪费,有了这次经验,下次出门购物一定记着带购物袋,还得提醒家人也要带。”顾客杨女士则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可折叠的布制购物袋,结完账将所有商品放进自备购物袋中,“我习惯了,每天在包里备一个折叠购物袋,也不占地方,以备不时之需,环保还省钱。”

  在和平区电台道上的罗森便利店,记者看到收银台前电脑上方贴有2张A4纸,上面写有“本店不主动提供塑料用品以及本店的塑料袋为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字样。和平区便利蜂超市目前已经不再提供任何塑料袋,消费者需自备。之前,便利蜂方面表示,这是经过调研以及与顾客沟通后作出的决定,许多门店开展试点,大多数顾客能理解,而且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经营业态加入禁用塑料袋行列是大势所趋。

  观察2 外卖领域打包仍用塑料袋是否合规难辨

  《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第一阶段,即2020年底目标要求最多的就是餐饮行业,除了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在被禁用范围。

  目前,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品牌通过调整杯盖、提供一次性纸吸管等措施替代原有吸管,海底捞等中餐企业已经改为纸吸管。外卖打包等也大部分使用纸袋。部分快消奶茶店、饮品店,目前提供可降解塑料吸管和纸吸管两种,供消费者选择,给消费者一个适应过程。在北辰区信誉楼百货一楼的奶茶店,使用的吸管全部为纸质吸管。外卖平台上,一些餐饮门店增加了“不使用塑料吸管”和“用纸吸管替代塑料吸管”选项,倡导减塑。

  不过在外卖领域,对于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情况,则比较混乱。外卖外包装的塑料袋不是没有任何标识,就是只有商家LOGO,消费者仅凭肉眼根本无法判断塑料袋究竟是可降解还是不可降解塑料袋。1月4日,记者在饿了么平台从麦卡珑现烤比萨店购买了一个比萨,到货后发现纸盒子和保温袋外面有一个很大的塑料袋,上面有“PE-HD 02”字样,这是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和材质代号。一般来说,不可降解塑料袋大多数主要材质是聚乙烯,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主要原料则有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LA(聚乳酸)等。也就是说,这种塑料袋属于不可降解塑料袋,已在去年底禁用。1月5日,记者通过美团外卖平台点了南开区白堤路上一家饭馆的饭菜,送来时用白色塑料袋包装,包装袋无任何标识,无法判断究竟是不是可降解塑料袋。

  一些外卖商家坦言,在新“限塑令”发布前,已购入大量不可降解塑料袋,不用太可惜。一商家告诉记者:“卖西餐简餐的商家没有太多汤汤水水,还勉强可以换成纸袋包装。像我们做中餐的,纸袋包装几乎不可能实现,如果是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又高,很矛盾。”

  情况比较好的是外卖平台送药服务,基本都是由平台提供的统一纸袋进行包装。

  观察3 老年人爱用环保袋 年轻一族较难适应

  超市换成可降解塑料袋后,一个塑料袋的价格最高达到一元一个,消费者的反应如何?记者采访中发现,老年人即便在超市还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时,也很少会去选择和购买,他们习惯了带布制的环保购物袋,就算是两三毛钱的塑料袋,也不愿意花这份冤枉钱。“家里有很多布做的环保购物袋,都是街道和居委会搞宣传发的,很方便,也耐用,我们去超市都自己带袋子,谁花钱买塑料袋啊,那不是浪费吗?”市民辛大娘说。在超市采访时,记者发现90%以上的老年人都会自带环保袋,极少的人会购买塑料袋。

  但在年轻人中,六成以上都会购买塑料袋,“我没计划来超市,下班临时起意,想买点东西就来了,东西多拿不了,只能买塑料袋,一块钱一个也不算什么。”市民黄小姐说,其实平时她也没有在包里预备环保袋的习惯,平时去超市都是直接买塑料袋。

  另外,还有消费者反映,纸质吸管不好用,尤其是冬天喝热饮时,泡几分钟末端就“化”了。一位奶茶店经营者告诉记者,纸质吸管成本比塑料吸管高,但是可降解的塑料吸管价格比纸质吸管还贵,所以新“禁塑令”实施后,还是用纸质吸管划算。

  专家 共同促进不可降解塑料袋退出舞台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忠介绍,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但塑料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因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很难被环境分解,造成大量白色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非常大。现在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对觅食的海洋动物构成极大的威胁,这些海洋动物包括鸟类、海龟、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塑料颗粒越小,对海洋生物的危害越大。与大块塑料相比,微塑料更容易进入海洋生物体内,甚至连体型微小的浮游生物也难逃劫难。

  因此,早在2008年,我国就推出了“限塑令”,将塑料袋提供从无偿变为有偿,十多年来,“限塑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纸袋、布袋等替代塑料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020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规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这在我国的塑料制品治理进程中是关键性的一步。这意味着,不可降解塑料袋将退出历史舞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色污染,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现在,可降解塑料袋技术很成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可降解地膜就研制成功。目前的技术主要是在塑料袋中加入一些容易降解的成分,如淀粉、变性淀粉或其他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塑料袋制品的稳定性降低,在自然环境中容易降解。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至6个月后开始变薄、减重、强度降低和碎裂。可生物降解的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可降解塑料袋现广泛应用于超市购物袋、连续卷保鲜袋、垃圾袋、塑料薄膜等领域。

  可降解塑料袋的制造成本比普通塑料袋要高一倍,原来三四毛钱的塑料袋,现在要0.8元、甚至1元钱,“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没有太大问题,而且稍高的价格也可以促使消费者提前准备布袋或者环保袋,从而既节约了资源,还有利于环保。”刘忠教授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点击天津新闻 触摸天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