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俗 相同的年味儿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 刘连松 韩爱青 赵煜 黄萱 吴迪 摄  编辑:刘颖  2021-02-10 10:23:18

  天津北方网讯:除夕将至,街头年味儿渐浓,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春节,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过节的氛围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人员流动少了,聚会少了,消费的习惯也改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过年”的期待。生活需要仪式感,而春节就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最有仪式感的节日,其中最能体现仪式感的就是年俗。新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产生新的年俗习惯,但是无论新旧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凸现了过节的文化气氛。

  旧年俗

  逛街排队囤年货

  新年俗

  网上火拼年货节

  家住河东区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往年逛梅江年货节是春节“保留节目”。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列清单,到市场上货比三家,遇到紧俏商品,还需要排队抢购。今年赵女士发现,包括梅江年货节在内,各大年货节上的商品,网上都能买得到,而且还能一站式采购,比去现场更方便快捷,“商务部门组织的网红年货节商品很丰富,有粮油、红酒、干果、水果、山货、调味品等多种产品。还有红枣、核桃、黑木耳等传统年货,不仅适合自家食用,也是过年期间馈赠亲友的佳品。关键还包邮到家,免去大包小裹的困扰,特别方便。”

  为了支持民众就地过年,积极响应商务部等部门开展“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的号召,我市各区陆续推出网上年货节,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买年货,在减少聚集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丰富百姓的年货清单。前不久,天津“网红年货节”在天津鹏欣水游城隆重开幕。这场年度“年货+网红”盛宴的开幕,为全网消费者带来了一场集采购、娱乐、消费于一体的线上狂欢。疏解采购年货可能导致的人员聚集,保障市民百姓度过安全健康的新春佳节。春节年货不打烊,一键下单送到家。

  旧年俗

  采办传统几大件

  新年俗

  网红零食随心购

  过年的时候,家家都会准备各种坚果干货。瓜子、花生、开心果这老三样是必不可少。记者发现,往年电商平台年货中销量最高的各类干货已经被螺蛳粉取代。此外,车厘子、一人自嗨锅等网红新年货也在挑战“老三样”的江湖地位。以“90后”为代表的消费新势力,正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势能,引领新年货经济。

  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年货”关键词,销量第一位的是螺蛳粉,已有59万人收货,第二位才是坚果大礼包,收货49万人,比螺蛳粉少了10万人。张女士家在辽宁省,今年春节考虑到疫情防控原因,决定留津过年,为此特意囤了一箱螺蛳粉,“一个人过春节,做饭多少不好掌握,也想好好休息一下,叫外卖、再来点螺蛳粉应应急,春节七天假期,也能过得有滋有味。”张女士说,疫情为避免聚集,她不打算出门,在家看春晚、刷剧。怕无聊,她还特意买了一些手作的材料,比如DIY头饰、钱包,在家跟着视频学着做,节后送给亲戚朋友作为新春礼物。“我给自己的春节假期生活安排得挺丰富。”她笑着说。

  旧年俗

  精心准备年夜饭

  新年俗

  礼盒订餐送到家

  家住南开区的窦先生,往年都是在附近酒店订一桌年夜饭,但是每次年夜饭吃得总是很匆忙。因为客流量大,有时候菜品做得不如平时好,服务有时也不到位,价格还很贵。窦先生今年选择在家吃年夜饭,他从网上订了速冻年夜饭礼盒, “4个凉菜,8个热菜,还有一个汤,两份点心,菜品很丰富,荤素搭配合理,到时候简单热一下,就是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在家吃更有氛围,而且价格也不贵。”

  记者从一家餐饮集团市场部了解到,其连锁餐饮推出的订餐送到家服务,销量比去年增长50%。其年货礼盒推出线上销售模式,让顾客不必走出家门,通过服务到家平台,线上下单就可直接邮寄到家,几款礼盒包装的冷冻年夜饭套餐,销量比往年翻了一番。还向市场推出不同品类的酱货礼盒及各类蔬菜礼盒,整体销量比去年增长15%。

  记者从天津市烹饪协会了解到,今年的年夜饭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订餐时间延长,以往餐饮企业年夜饭前一年10月上旬就已经订满,今年距离春节一周才基本订满,说明市民始终在观望。二是除年夜饭以外,亲朋聚会的订单下降,体现了市民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减少聚集。三是市民不再追求排场和面子,而是要求食材新鲜、营养、安全,说明制止餐饮浪费初见成效。四是原材料成本上涨,挤压了餐饮行业的利润空间。针对今年年夜饭的特点,协会第一是号召餐饮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馈新老客户,体现餐饮业的责任和担当。加大线上和外卖业务,以往线上和外卖业务会占到堂食业务的50%,“今年我们提倡把年夜饭带回家,这块业务我们预计将达到70%以上。”天津市烹饪协会负责人表示。

  旧年俗

  走亲访友忙拜年

  新年俗

  云拜年有趣又新鲜

  传统登门走亲访友的拜年方式在人们的印象里已根深蒂固,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尝试拜年新玩法。尤其今年很多人选择留津过年,上门拜年的机会少了,更多的人选择了网上“云拜年”的方式。

  杨梓在河西区小白楼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已经在天津成家多年,往年春节他和妻子都会回海南,与父母团聚。今年他准备换一种方式拜年。他和妻子利用周末时间精心录制了一个拜年短视频。“等到除夕,把这个视频给父母发过去,把一年来的收获都放在了视频里面,形式新颖,内容有趣,这也是对自己过去一年的纪念。”

  在和平区做教育工作的李晓琪则在腾讯会议上预订了一个特邀会议,“我平时经常使用腾讯会议,视频会议功能很强大,免费版能支持300人同时在线,因此我在上面预定了一个除夕当天的特邀会议,让在各地的亲朋好友都上线,开个视频拜年会,大家轮流主持,各地的朋友共聚一个会议室,挺有意思。”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0%的受访者今年春节会“云拜年”,视频连线、语音连线是主要的“云拜年”形式。86.0%的受访者表示“云拜年”会让这个春节过得更特别。在拜年的具体形式上,线上连线最受人们青睐,线上视频连线(79.5%)和线上语音连线(71.5%)的获选率在前两位。之后还有发短信祝福(64.7%)和打电话问候(64.7%)。选择线下拜年的占少数,仅16.1%的受访者会登门拜访。

  旧年俗

  准备现钞压岁钱

  新年俗

  家庭群里抢红包

  发红包是中国传统年俗,寓意着长辈对晚辈岁岁平安的美好祝愿。近几年,春节期间兴起的“抢红包”游戏,很快就通过移动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如今春节期间的抢红包有些已经成为全民娱乐。连六七十岁的长辈都在练习怎么和晚辈抢红包,“抢红包”为传统年俗注入了时代活力。今年78岁的隋奶奶,有6个孙子、孙女,每年都会给孩子们发红包,今年隋奶奶也让儿子把压岁钱存在了手机微信里,准备除夕夜在微信的全家团圆群里发红包,和孩子们一块抢红包。“我年纪大了,脑子没年轻人快,抢红包我估计抢不过他们。”隋奶奶乐呵呵地说。

  天津博物馆研究员、近现代史专家陈克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年俗也需要继承和创新,网络抢红包摒弃了传统的繁琐,节约了时间,通过微信、QQ等方式给晚辈发红包,虽然少了见面的热闹,但是祝福的热情和亲情依然不减,更拉近了与晚辈之间的距离。

  旧年俗

  出门踩岁遛百病

  新年俗

  旅游看展云上办

  天津历来有春节期间出门踩岁的习俗,“正月十六,遛百病”,每年的正月十六,全市各大旅游景点往往人满为患,根本“遛”不动。记者调查了解到,今年我市一些博物馆、旅游景点纷纷推出线上云展览、云旅游,市民可轻松参与春节文化体验,在家也能“遛”景点,看展览。

  记者从天津博物馆获悉,今年春节,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该馆将一些重要活动改为线上直播的形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看展览。天津博物馆与知乎平台合作的“无处不美好──吉祥文物主题展”目前在和平大悦城六楼知乎共享空间展出。在天博馆藏中,有诸多包含吉祥寓意的藏品,这次展览遴选出部分文物并进行分类,最终确定了“福”、“寿”、“喜”三大板块。“福气满满的”各类如意、象征长寿的灵芝以及寿桃、喜气祥和的鸳鸯与龙凤……这个展览,观众可以在直播天津、一直播、今日头条、抖音中看到。

  市群众艺术馆线上线下同步举办“金牛迎春”全市春联书法作品展,同时在线推出10家省级文化馆的特色文化展示,还将有京津冀民乐汇演等演出和深受群众欢迎的《中国花鸟画教学》等50余场精品慕课。全市各区结合各自特色资源,坚持线上线下联动,精心筹备了一批民俗非遗、图书阅读、朗诵征文、演出展览等群众乐于参与的丰富文化活动。

  专家观点

  年俗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天津博物馆研究员、近现代史专家陈克说,民俗是群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含了一定的仪式与符号内容。因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当处在生产与生活都已发生巨大变迁的今天,年俗的传承自然也在“变”与“不变”中间寻找到自己的方向。因此春节习俗也在发生着改变,“虽然春节有的习俗变了,但是亲情不变;拜年的方式变了,但是表达的心意没变;老年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祈求平安,现在为了环保不再燃放爆竹,但是人们对平安、祥和、安康的期盼依然没变。可以说,千百年来,春节就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前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假以时日,这些新年俗也可能有一部分沉淀为一种集体记忆和节日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年俗也将会成为我们传统春节里的新民俗。”

  心理建议

  怎样保证亲情沟通

  天津市心理健康巡讲专家、天津市安定医院心境障碍三科主任医师孙霞表示,面对今年的疫情,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相比于往年热热闹闹的春节,今年的情况多少会让人有些失落。

  孙霞分析,这种情绪其实很正常。但是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还是能够缓解的。如果不能回家过年,人们可以借就地过年这个机会,给父母安排一些过年小任务,比如装饰一下老屋、养几条小鱼、布置一些盆栽。父母肯定会尽心尽力去完成。在这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有什么进展,一步一步与父母通过视频电话去沟通汇报。双方的互动能够缓解父母的焦虑,也能够增加年轻人对于传统习俗的了解,这种方法能很好缓解焦虑。(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点击天津新闻 触摸天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