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了我国老龄化的趋势。2035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度老龄化、重度老龄化,该如何应对?
因地制宜
按照2020年的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省份共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大是我国老龄化的特点之一,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为此,各地相继出台了土地供给、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敬老院改造提升等专项行动和试点。
住建部选取59个城市,将“社区老年服务站覆盖率”作为重要体检内容,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6万个,建成一批举步可达、安全健康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居家为主
“9073”养老服务模式,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是更适合我国特点的老龄化应对策略之一。
2012-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10年来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万个,床位达812.6万个,是2012年年底近2倍。截至一季度,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床位308万张,分别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数和床位数的88.9%、38%。
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也深受欢迎。当前医养结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流程,去年年底全国医养签约数是2017年的6.6倍,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数较2017年增加76.7%。下一步将合理布局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健全医养合作机制,鼓励农村地区通过毗邻建设、签约合作、两院一体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
10年答卷
截至去年年底
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10.3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13.6亿人
长护险试点城市 49个
参保人员 1.45亿人
65岁及以上接受健康管理服务 约1.2亿人
市(区)开展国家安宁疗护试点 91个
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 4685个
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 约2.1万个
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 超1000个
阿尔茨海默病 10个早期症状
昨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老年人发生痴呆的主要原因,一般高发于65岁以上人群。王海东介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已组织15个省份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与干预试点工作,在全国1672个城乡社区启动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为58万名老年人提供心理与认知状况评估,开展分类干预和转诊服务。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易被察觉,如经常出现以下情况,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1.记忆力下降,出现频繁和持久的健忘,重复提问相同的问题。
2.交流时出现找词困难、赘述等。
3.处理以往熟悉的事务出现困难。
4.学习新知识能力下降。
5.无法单独购物,规划个人收支出现困难等。
6.同时处理两件事情时不知所措。
7.分不清方向,记不住月份或季节。
8.性格改变,对以往的爱好丧失兴趣。
9.喜怒无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和睡眠障碍。
10.逃避社交活动,与亲友交流方式改变。
综合人民网、科技日报、新华社
资料来源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