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20项民心工程动员部署 按时保质交账兑现
来源: 每日新报  作者: 李文博 制图 张驰  编辑:付勇钧  2023-02-17 15:03:01

记者从天津市2023年20项民心工程动员部署会上获悉,今年是本市实施20项民心工程的第17个年头,也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起步之年。今年20项民心工程共48项具体工作,项目实施共涉及19家牵头单位,全市16个区每个区都承担着20项以上的具体任务。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将全力推动、组织实施好民心工程,确保按时保质向群众“交账兑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为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添秤助力。

市城市管理委承担了3个大项中的7个子项任务,涉及停车、供热、燃气、公园等多个领域。预计4月底,开放新梅江公园(南段),“五一”开通动物园与水上公园西侧生态公共廊道,“十一”前开放柳林公园一期和50个口袋公园。本采暖期一结束,立即梳理供热设施老化、管网热损率高、用热质量不佳等问题,10月底完成5000户供热改造任务。年底前完成供热燃气旧管网改造和4000个停车泊位建设。

市医保局负责的“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和“实施积极生育保险政策”两项民心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医保信息系统改造上线,制定了经办意见并加强业务培训,于2023年1月1日落地实施。其中,第1项民心工程将惠及全市1100万参保人员,第2项民心工程将惠及全市415万参保人员。

新报记者 李文博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缓解群众就业压力

1.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 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优化调整教育资源,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3.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

4. 建设“五爱”教育阵地。

强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5.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6. 强化优质医疗资源配置。

7. 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8. 实施积极生育保险政策,统筹提高生育保障待遇,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并享受待遇。

9. 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减轻重度失能人员及其家庭长期照护负担。

10. 做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降低群众医疗费用支出。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

11. 建设30个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生活难题

12.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动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

13. 关爱特殊困难群体。

14. 将本市0至7岁听力、肢体、智力、多重残疾儿童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费用补助标准上限由每人每年2万元提高至2.4万元。

不断丰富住房供给,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15.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16. 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4亿元,保障困难群众住房需求。

实施老旧小区和农村户厕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17.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18. 持续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

19. 改造提升8985座农村户厕。

建设完善路桥设施,保障道路顺畅通行

20.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

21. 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打造便捷的公共交通,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22. 地铁11号线一期东段工程建成通车。

23. 强化公交与地铁接驳,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0条。

增建城市停车泊位,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

24. 增建城市停车泊位5000个。

25. 新增公共充电桩2000个。

改造燃气供热旧管网,确保群众安全用气、温暖过冬

26. 实施燃气庭院管道改造224公里。

27. 实施供热管网改造134公里。

28. 开展城市供热“冬病夏治”,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5000个点位实施户内改造和提升。

加强供排水设施建设,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29. 实施供水旧管网改造30公里。

30. 对体院北道、西园道等4条道路的9700米排水管道进行改建修复。

31. 实施杨柳青水厂改扩建工程。

完善便民商业设施,方便群众就近采购生活必需品

32. 新建60个品牌连锁便利店。

33. 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菜市场8个。

34. 在地铁站内商业空间增加大众连锁品牌店、特色小店及自助售卖柜机等便民服务点位100个。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5. 加大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建设力度,新建市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30家,新建区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1100家。

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帮助农民丰产增收

36. 组织开展4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37. 实施增殖放流,投放鱼、虾、蟹、贝等各类苗种10亿单位以上。

治理异味、噪声污染,为群众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38. 治理异味、噪声污染。

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打造更多休闲“好去处”

39. 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水务部分),对永定河武清区段27公里河道进行整体治理。

40. 实施中新天津生态城北堤生态廊道工程,建设17.5万平方米沿海步道公园。

建设完善公园设施,方便群众推窗见绿、就近入园

41. 打造“植物园链”,建成开放新梅江公园(南段)、柳林公园(一期)。

42. 开通动物园与水上公园西侧生态公共廊道。

43. 建设提升50处口袋公园。

丰富健身场地类型,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44. 利用城市闲置空间资源新建10条健身步道共20公里、100处社区户外微场地、50处乡村健身广场,更新200处社区健身园。

45. 增建球类运动场地。新建50处足、篮、排多功能运动场。

46. 建设15公里“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7.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2023年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演出场次200余场。

48. 举办第八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40项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据天津政务网 制图 张驰

点击天津新闻 触摸天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