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一日三绝’发生在洛阳天宫寺,并非影片中描写的扬州”……近日,河南省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发布声明称,今年暑假热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该学会还指派律师团队向制片方发出律师函,要求制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
洛阳隋唐史学会的声明,也可以说代表了当地的一部分民意。此前,不少洛阳籍人士在线上和线下已经表达过抗议,不满电影把一些发生在洛阳的场景腾挪到其他地方。洛阳网友很不爽,一些其他地方的网友对此表示理解,标榜历史题材却不尊重历史,艺术可以虚构,但别篡改历史。“有改编就写上改编,标榜自己根据史实大事件,就要接受被质疑。”
有赞同就有反对,网络这一特性再次彰显。很多网友认为,要完全还原历史,按照历史记载拍的话,很多电影、电视剧就没法拍了。《长安三万里》并没有重大历史原则问题,为了故事的戏剧性冲突性,进行适当的改编很正常。“电影不是纪录片,本身几个主角在历史中交集有限,不加点东西,是串不成一个完整故事的。”当然,改编也不能胡编。“你不能给秦桧洗白,不能把历史上的结局完全逆转。”至于担心误导观众,网友认为想多了,《三国演义》没有误导读者,怎么《长安三万里》就能误导了。“《三国演义》是演义,《水浒传》不是传记,极少人会把他们当正史,反而有很多人因为看了水浒对北宋的历史产生了兴趣,进而去研究。”
还有网友质疑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碰瓷”“蹭热度”“刷存在感”,就跟一些地方争名人故里、故居似的,一点也没盛唐包容的气度。“故事大多放在长安发生是因为片子就叫长安三万里,这个协会不爽可以投钱再拍部洛阳三万里。”对此,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会长表示,并不是要蹭《长安三万里》的热点,没有任何经济方面的诉求,希望《长安三万里》制片方还原历史真相。“我们是抱着对历史事实负责任的态度,作为一个搞学问的人,我们也不想蹭这个热度。我们学会和律师事务所商量以后,达成了一种共识,所以学会出面把这个事情给还原一下,发了声明”。
有争论很正常,较真儿也是好事,但动辄拿律师函唬人就是较劲了。说到较真儿,有史学功底的大V也发帖论证了一番,“很多学者考据,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见面也并非在洛阳。”“杜甫少年时代长期生活在洛阳,但祖父、父亲都在长安做官,就不许人家去长安小住啊。”“这个协会在质疑电影虚构的同时,自己也在虚构电影情节。比如电影里并没有拍李白和杜甫的初次见面,他们却强调李白和杜甫初次见面在洛阳,电影歪曲了这个史实。”这些争论挺有趣的,也算让很多网友长了见识。